
馬的長壽現象與它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長壽文化分為多樣板塊,關乎科學方面、精神層面等等。從科學相關方面來闡述,巴馬的長壽秘訣源自“王個不一樣”。巴馬是中國第一個被國際、國內雙認定為“世界長壽之鄉”和“中國長壽之鄉”的縣份。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委書記、二級巡視員黃炳峰2021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游國際論壇致辭中表示,“目前全縣80-89歲老人有4800人,90-99歲有886人,100歲以上有112人。每10萬人口中35位百歲以上老人,遠遠高于世界長壽之鄉認定的每10萬人口中有7位百歲老人的標準,是世界長壽之鄉中唯一一個長壽人口比例持續增長的地方,可以巴馬最大的品牌就是長壽!能夠孕育出獨具特色的長壽景象,在黃炳峰看來,主要是因為這里有“五個不一樣”的自然資源稟賦。
是有不一樣的地磁。縱貫巴馬南北的母親河一盤陽河處在一條地質斷裂帶上,直接切過地球地慢層,如同一條黃金分割線,將石山和丘陵分割開來,從而形成了很強的地磁場,有研究測定這里的地磁是一般地區的一倍多。巴馬人長期生活在較強的地磁場環境中,血液清潔且循環良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強。是有不一樣的土壤。硒被譽為“長壽元素”“抗癌之王”,我國是缺硒大國,巴馬卻是個“特例”,人血液中的硒含量高出正常人3-6倍,絕大多數巴馬的百歲老人都是無疾而終土壤硒含量高于國際衛生組織標準的10倍。
是有不一樣的水。巴馬的地磁平均高達0.58高斯,是其它地區的2倍左右,巴馬地下水在高磁力線的切割下,形成天然弱堿性小分子團活性水,可通過親水通道直接進入細胞。巴馬的水屬于小分子團弱堿性水,可以活化組織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力。
是有不一樣的空氣。巴馬屬于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4.84%,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0-50000個,高出部分城市和平原地區十倍到幾十倍。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具有松弛神經、促進睡眠等功效,可以降低人體內的疲勞素。巴馬百歲老人之所以仍能參加勞動、耳聰目明,空氣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有不一樣的陽光。在巴馬,平均日照時間為5小時,而且在高避場的作用下,有80%以上太陽光會轉成被譽為“生命之光”的遠紅外線,這種遠紅外線能不斷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
巴馬長壽文化 源遠流長 底蘊深厚
長壽,源于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事實上,巴馬長壽盛名古已有之??脊抛C實和事實表明,巴馬長壽文化源遠流長
清代時皇帝欽授予巴馬長壽老人不少壽匾,如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賜贈鄧誠才壽匾“惟仁者壽”、清同治八年(1869年)賜贈楊潤魁壽匾“春圃煙霞”、清同治三年(1864年)賜贈黃宏慕壽匾“壽比崗陵”等
在巴馬民間,有補糧、備棺、賜壽匾贈壽聯、送壽等傳統習俗。傳頌于民間的“送壽歌”“勸孝歌”“祝壽聯”以及巴馬人間世代言傳身教的敬老習俗等等,無不彰顯巴馬悠久豐厚的長壽文化底蘊。
巴馬的長壽文化不僅體現在可見的物質形態中,還以巴馬神奇的地理環境、奇特自然風光以及蘊含哲學意味如“陰陽”山水、天然“八卦”山水圖、“時空”隧道巖洞等為載體,暗示著巴馬長壽文化的自然秉賦和居民精神的歸依。
在巴馬,當地人才會進行的一種活動,名為“補糧”,也跟長壽有關。補糧是巴馬的兒孫們祈求老人健康長壽的民俗,就是“補充食糧”的意思。
自古以來,巴馬凡是家中有上0歲的老人,都要請師公查看生辰八字,看其是否有“缺糧”(缺糧就意味著生命即將終結)的跡象,若有,兒孫們就要在其“糧絕”之前舉行一次補糧活動,以期獲得延續壽命的效果,用“補糧”方式消除老人的后顧之憂。
"補糧”相當于精神療法,在補糧當天,作為子女,晚輩,要給老人家籌備百家糧,瑤王開光洗禮之后,就能轉變成老人的生命之糧。如外地人想參加,可自行準備五谷雜糧,米面糖肉,包好寫上自己的名字,由當地最有聲望的長者通過儀式來進行祈福,把食物帶給老人,意味著把長壽健康祝福帶到。作為子女希望老人健康長壽,老人覺得子女孝順,良好的家庭氛圍能讓老人心態平和,安詳晚年。
長壽信是巴馬興縣之魂,旅游發展之根?!拔铱h多年來,積極開發壽文化,深挖民族文化精髓,利用好巴馬得天獨厚的資源,擦亮"長壽之鄉品牌?!卑婉R瑤族自治縣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勤說
巴馬每年定期舉辦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文化旅游節、布努瑤“祝著節”“三月三”歌節和“盤王節”等群眾性節慶文化,積極培育布努瑤、藍靛瑤、壯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推進長壽文化展示和長壽生活體驗等文化創意產業
相繼舉辦定向越野、徒步、國際馬拉松等精品體育文旅賽事,吸引眾多實力企業到巴馬投資發展
巴馬人的長壽,除了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還與偏重雜糧蔬菜的高纖維飲食、知足常樂的簡單生活密不可分,多數長壽老人大都飲食清淡,終生以玉米粥為主食,搭配雜糧、飯豆等,一年四季,吃自家種的新鮮蔬菜,做到飲食均衡、多樣。
巴馬人的主食以谷類為主,有玉米、粳米、糯米、小米、紅薯、山芋等,粗糧占總量的13,大都沒有經過精細加工,食物品種豐富,野菜吃得多
巴馬人還有一個生活習慣,就是每頓飯前都會喝火麻仁湯,巴馬人用火麻仁制成火麻油和火麻仁湯,稱之為“長壽油”和“長壽湯”,當地居民在山坡上種植火麻,巴馬人從小吃到老。
巴馬人的一生都在勞作,有些90以上的老人,雖然兒孫滿堂,不愁吃穿,但是仍要做家務,在路上,隨處可見80多歲老奶奶在田地里割草,搬玉米,耕地等,巴馬人心胸寬闊,樂觀開朗,喜唱山歌,科學家們也發現了許多類似的長壽老人,長壽的遺傳不僅是生理基因,還有文化心理,也就是說壽星們大多有繼承而來的心理狀態:樂觀,心情舒暢,沒有壓力,懂得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