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旅游勝地范圍為河池市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東蘭縣、鳳山縣、天峨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和大化瑤族自治縣,以及百色市的右江區、田陽縣、凌云縣、樂業縣,共包含十個縣(區),國土面積26917平方公里,聚居著壯、瑤、苗等少數民族,2020年末人口360萬人。是世界長壽養生資源富集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世界銅鼓之鄉”、“世界地質公園”、“水電之鄉”、“芒果之鄉”、 “名茶之鄉”、“紅七軍和英模韋拔群故鄉”。
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是廣西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之一。
廣西重點打造的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是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和我們今天向大家重點推介的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
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被贊譽為“上天遺落人間的一塊凈土”,它的特點就是長壽、健康、養生。
2013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列為廣西三大國際旅游目的地之一重點建設,并頒布了《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明確了旅游區建設的戰略定位,即成為國際一流的長壽養生健康旅游目的地(國際長壽養生健康文化交流與合作平臺、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旅游基地、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和國家旅游扶貧示范區;成為集長壽養生、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國際旅游區。
2019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三地兩帶一中心”(即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中越邊關風情旅游帶、西江生態旅游帶,南寧區域性國際旅游中心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明確提出加快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轉型升級,以巴馬、東蘭、鳳山為核心區域,深入挖掘長壽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鮮明的健康旅游產業功能區,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長壽養生國際旅游目的地。
2020年旅游勝地基本建成,旅游勝地(十縣區)實現接待游客總量達到391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427億元,成為集長壽養生、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國際旅游勝地。
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是旅游資源富集區。
一是擁有豐富獨特的長壽養生資源。以巴馬盤陽河流域為核心的長壽帶是一個山青、水秀、洞奇、物美、民淳、人壽的近乎神秘的地方。這里的陽光、空氣、水,不染塵俗,遺世獨立。這里的長壽“密碼”更多的體現在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以及平和自然的心理狀態上。從古至今,數不清的長壽老人在這桃源仙境般的長壽圣地演繹著生命的奇跡。
追溯歷史,清朝嘉慶十五年(1810年),嘉慶皇帝給河池境內142歲的藍祥老人賜詩封祿,并賜以“重頤吉慶”匾額;1898年,光緒皇帝欽命廣西提督給河池市巴馬縣那桃鄉平林村125歲壽民鄧誠才題贈“惟仁者壽”牌匾?;实蹖@兩位百歲壽星的賜封,成為旅游勝地長壽的歷史見證。
不僅僅是核心區巴馬長壽人口多,整個旅游勝地共有80歲以上長壽老人74113名,100歲以上長壽老人675名,長壽人口之多、長壽占比之高、長壽基數之大世界少有,同時也是全球百歲長壽率上升最快的地區。目前,國際上認定為世界長壽之鄉的標準是每10萬人至少有7.5位百歲健康老人,截止2020年初,旅游區的核心區巴馬瑤族自治縣有百歲老人107位,百歲老人占總人口35.7/10萬人,居六個世界長壽鄉之首,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長壽人口持續增長的地區。旅游勝地其他縣(區)的長壽人口也在持續增長之中。
巴馬的長壽文化聞名世界,康養產業得到不斷發展,也吸引了大量“候鳥人”前來旅游和療養,使巴馬成為我國最早的一批康養勝地。